首页

TSCD爆直男

时间:2025-05-28 03:02:37 作者: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“百鸟翔集图” 浏览量:33885

  中新社呼和浩特5月27日电 题: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“百鸟翔集图”

  中新社记者 张玮

  5月下旬,数十万只候鸟掠过额尔古纳河上空,飞越中俄边境线,一路向北飞向西伯利亚。

  内蒙古是中国北方面积最大、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。全球九大候鸟迁飞通道,有3条穿过内蒙古,其中东亚—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是鸟类种群数量最多、面临威胁最大的路线。每到春夏季,这条候鸟迁徙线沿途“处处闻啼鸟”,宛若一幅“百鸟翔集图”。

4月14日,内蒙古额尔古纳,赤麻鸭正准备振翅高飞。 闫立新 摄

  据监测,截至目前,在内蒙古越冬的水鸟达16万余只,涵盖6目8科26个物种。被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的赤麻鸭,越冬种群数量达13.2万只,占全球赤麻鸭总数的60%以上。

  成群的鸿雁排着整齐的“人”字形队列翱翔;赤麻鸭在浅水区悠闲地游弋;优雅的绿头鸭、鸬鹚或低头觅食,或舒展双翅……5月中旬起,额尔古纳湿地迎来候鸟迁徙高峰。

  额尔古纳湿地是中国保持原状态最完好、面积较大的湿地。每年春季,大量候鸟从鄱阳湖、洞庭湖一带的南方湿地逐渐向北迁徙,沿着额尔古纳河向北飞出国门。

4月17日,内蒙古额尔古纳,绿头鸭在水中悠闲休憩。 闫立新 摄

  监测数据显示,额尔古纳作为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中国境内的最后一站,每年在这里停留、繁殖栖息的鸟类约达2000万只。

 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。57岁的牧民包斯琴巴图是在保护区所在的毛仁塔拉草原上长大的。20世纪90年代,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,包斯琴巴图做起了巡护志愿者。“生态越来越好,鸟儿越来越多了。”

3月28日,内蒙古科右中旗,小天鹅结伴在湖边漫步。 毕力格 摄

  2024年,保护区引进“科尔沁”智慧管理平台,用一个“大脑”支配28个“眼线”和“触角”。“智慧平台观测结合人工巡护,定位更高效精准,对候鸟栖息的干扰也能最小化。”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科科长高文华介绍说。

  2025年春季迁徙季,保护区监测鸟类数量达19万余只,较去年同期增长124.5%。其中,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危物种名录的青头潜鸭数量最大集群达20余只,“鸟中大熊猫”东方白鹳也在这里筑巢繁育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第四届“智荟中欧·北京论坛”举行,聚焦企业全球化经营的机遇与应对

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十分丰富,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也必然是全方位的。新时代以来,从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,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,到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,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,再到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、法治化轨道……各领域改革稳步推进、成效显著。全会《决定》在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、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框架下谋划和部署改革举措,涵盖了经济、民主、法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文明、国家安全、国防和军队建设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。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,全面协调推进,力求形成整体效能。

渝昆高铁渝宜段进入运行试验阶段

他不再满足人工手动焊接技术上的打磨,而是希望通过机器和手工的结合,提高施工效率。前两年研制出一种自动焊接装置,让高效自动焊接走进现实,“一步步让企业生产一线自动化、智能化”。

秋日“秦直道”:莽莽林海层林尽染

吉林市气象局业务科技处处长庞培林介绍,当地通过大量观测,掌握了室外形成雾凇的温压湿风和雾滴直径大小等数据,在室内环境下模拟后成功结出雾凇。

国产商用飞机C919和ARJ21首次亮相新加坡航展

10月2日,在杭州亚运会摘金的中国选手郑钦文亮相中国网球公开赛。9月29日她在亚运会网球赛场夺得女单冠军后,便马不停蹄赶赴北京。为了备战中网,郑钦文几乎没有休息时间,仅以一顿当地美食,作为对自己亚运夺冠的奖励。

2024人工智能十大前沿技术趋势展望发布

在“认房不认贷”等一系列楼市刺激政策的影响下,9月北京二手房市场迎来一波回暖,9月北京二手房网签量为14262套,环比大幅增长超30%。但进入10月,这一回暖势头戛然而止,北京二手房网签量再次跌破“荣枯线”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